Search

這幾年的臺灣「很南海」(下):所以太平島到底有沒有「油」?東沙到底能不能「遊」?|裴凡強/From Russia 我在俄羅斯上班|換日線 - 換日線 Crossing

drawinglord.blogspot.com

承接上文〈這幾年的臺灣「很南海」(上):盤點近來南海諸島敏感爭議〉所述,在種種爭議當中,國人相對較在乎南海「遊與油」這兩件事,那麼這篇文章,我們就來談一談位在南海的東沙島「遊」,與太平島的「油」吧!

「包機遊東沙」可能嗎?

去(2019)年 4 月初,有鑒於徐部長年初放話,最快在該年 4、5 月就要「協調立榮包機每一、兩週飛一次東沙」,所以我趕緊申請與官兵眷屬,一同搭乘「第三代老母雞」(C130 大力神 Hercules 運輸機),再次前往東沙採訪——因為這或許是東沙「沒有商業污染」的最後時刻了。

「東沙要開放啦!還這麼辛苦申請去採訪幹嘛!?」拙作《南海有多難:地圖上看得到卻到不了的國境最南》的推薦人,時任立法委員蔣乃辛還如此揶揄我。

不過依我這幾年跟海巡署交涉的經驗發現,此次採訪比以往的審核更加嚴格。(詳見筆者採訪南海諸島發表的《南海有多難》系列)

申請採訪的過程同樣複雜不說、行前照例要與國防部及海巡署長官溝通協商採訪大綱,而且核准公文上的採訪地點仍舊是「東、南沙地區『重要軍事設施管制區』」——凡此種種,都不像是要「開放旅遊」的前兆;以我一個採訪過東沙的人來看,當時就認為這所謂的開放,很可能是「重蹈覆轍」:

多年前,前高雄市市長謝長廷,曾舉辦過一個人人都能參加的搭船「前進東沙」活動,但無法留島過夜——因此當前往東沙 20 多小時航程中,造成的暈眩不適感還揮之不去,停留島上的短短幾小時,又只夠人們到地標拍幾張照;隨即又被催著上船,緊接著又要迎來 20 多小時的「搖滾歸途」。

對旅客來說,留下的只有「坐船與暈船」的負面印象,沒有其他收穫,遑論好好認識我們的國土。

可是這次徐國勇要「開放立榮航空包機」啊!一小時就能到東沙,是要「重蹈什麼轍」?

首先,部長顯然不知道一週一次的立榮包機機位有多麼「熱門」:立榮從高雄小港飛東沙航線的 ATR 72-600 型雙螺旋槳民航機,載客上限只有 72 人,國家公園的人員和軍眷訪客等早已額滿。

未來就算增加航班,更嚴苛的考驗還在後頭:南海的天候,如果雲層太低,導致能見度不佳,或側風過大無法降落,都足以讓機師決定掉頭回小港。

更何況觀光客來了,誰能管理他們的行為?如何兼顧觀光所需的基礎建設,與國家生態公園的環境保育?

以有限的人力,為復育做最大的努力。圖/作者提供

這些,在在都讓東沙的「開放觀光」前景十分堪憂。

不過,事前的資料查找和判斷再多,仍比不上親身見證,在採訪許可核發後,我搭乘軍機,再次抵達了久違的東沙島——

再訪東沙找答案

當我走進「旗津區東沙 52 號」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時,若不算承包博物館的工人,偌大的「國家公園」,只有吳建均與黃堂夏兩位約聘人員,再加上一位馬來西亞研究生譚迪斌。其他正職駐島同仁不是休假,就是回本島洽公,總之都不在東沙。

採訪過程中,不論島上工作甘苦或是保育問題,專業的他們都能侃侃而談,唯獨「有關內政部長開放東沙言論,長官指示『可以酌情不回答』。」我笑著說,我也料到你們一定不肯回答這個問題。而從現場人員的表情來看,筆者個人判斷,似乎還是對這個「開放言論」顯得有些不以為然。

那國家公園到底為何不開放?「唯有當『復育措施達到一定成果』後,才可能考慮開放」,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處長徐韶良曾回覆我:「一切生態優先,這本來就是『有前提』的國家公園。」簡單來說,因為溫室效應造成珊瑚「白化」而大量死亡,若再加上水上活動,可能導致珊瑚礁受傷或干擾珊瑚產卵,讓復育工作功虧一簣。

但「雖不能至,然心嚮往之」是人之常情,因此海洋國家公園可說在網路內容上下足了工夫:海裡游的、水下長的,動植物介紹應有盡有,還加上生動的 3D 全景以及 720 度廣角全視圖,為的就是讓民眾有身歷其境之感,最起碼能讓點閱者知道東沙到底美在哪裡,該保護的地方又在哪裡。

東沙國家公園與中山大學合作拍攝的影片,顯現東沙之美

不過儘管用心經營,網頁的點閱率仍舊不高——提到東沙,一般人腦中仍然一片空白。高雄市長換來換去,而「東沙、南沙環礁國家公園」這個現實中並不存在的地方,仍出現在旗津區官網,甚至豪情壯志寫著:未來方向是配合內政部的「國家公園外交政策」,建設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為「南海和平公園」!?

國家公園本非解決問題的萬靈丹,更何況要在國際局勢劍拔弩張的南沙也搞一個公園,「短期內不可能開放,未來也不會『全面』開放,」徐韶良當時就斬釘截鐵地說:「更不該『為了開放而開放』!」東沙之美,看來要繼續被封存在網頁中了。

東沙「增加參與」的其他可能性?

但除了漫無章法的(口號)開放,或無休無止的復育,難道因為各種爭議,就不能好好將開放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一事,放在檯面上討論嗎?

既然要兼顧保育與觀光,重點應在於「怎麼開放」:「(環境)愈是脆弱就愈是要開放,」前海洋大學海洋事務與資源開發管理研究所所長莊慶達,曾對我這麼說:「但是標準一定要更嚴格!」

幾年後,已高升為行政院海洋委員會副主委的他,不知道是否還作此想。

那麼,如果增加人手到島上幫忙復育工作呢?

目前,每年大專院校都有約 60 位幸運兒,能參加海洋委員會主辦的「東沙巡禮——海域安全及國家公園生態體驗營」,以今年來說,四天三夜只需 2,490元。學生族群對東沙有多嚮往我不清楚;但過去駐守東沙的海軍陸戰隊前輩,倒有不少人表示希望此生能再踏上「自己青春歲月中,一心一意守護的島嶼」。

「如果你們上島能做的事只有淨灘,與移除外來種銀合歡呢?」我問。
「做什麼都可以!」我從沒聽過反對的答案。

所以,若能在「全面開放」之前,可以先留些名額開放老兵「回島奉獻」,或許也別具意義吧。

談談太平島的「油」

講完東沙島的「遊」,那太平島的「油」呢?

先講一些親身經歷:雖事隔多年,我在太平島上的樹叢中,還可找到 1981 年中油鑽探探勘後留下的斑駁石柱。

中油探勘後留下的標記。圖/作者提供

去年因總統大選,延燒到太平島的石油,於是中油發出新聞稿,表示相關的研究計畫,僅限於著手研究地質構造,因為「太平島礦區」為深水區域,且距離臺灣本島距離遙遠,探勘費用高、風險大,且事涉多國主權,故卅多年來尚未實質探採云云⋯⋯。

簡單來說,中油的新聞稿不代表太平島「有油」,當然也不代表太平島「沒有油」。但很明顯的是,該海域附近的鑽油平臺出現的速度,快到連電子海圖都來不及更新,衍生的相關爭議也從不間斷。

「讓爭端國坐下來談的先決條件,是我們要知道太平島的海底有什麼,當完整地調查太平島後,再對外發布爭取共同開發,」在我們從曾母暗沙返航的途中,執行民國 103 年度「我國大陸礁層與島礁調查計畫海域調查工作」的海洋大學榮譽教授李昭興告訴我:「最值得重視的,就是太平島擁有 200 浬專屬經濟區的權利,與 350 浬的大陸礁層延伸權利。」而從太平島延伸 350 浬,正好就到了曾母暗沙,完全符合「傳統 U 形線」的國境之南。

換言之,太平島「本身」有沒有油未必是重點。其周遭海域包含石油開採在內的「經濟權」,才是相關議題之所以應該受到更認真重視與討論的關鍵。

過去,我國對於南疆與鄰國重疊海域既未明確定義,國人也鮮少關心。

但隨著近年熱烈的相關討論——儘管來自日本駭人聽聞的報導,與高雄韓前市長和內政部長前後的「天馬行空」發言——或許我們可以藉機更加關注國境之南的領土,讓東沙島與太平島跳脫淺碟的「遊與油」討論,昇華到原本早該關注的環保復育、經濟發展、主權定位乃至國際關係等更重要的議題上。

執行編輯:邱佑寧
核稿編輯:張翔一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June 30, 2020 at 11:44AM
https://ift.tt/2Vwxk5d

這幾年的臺灣「很南海」(下):所以太平島到底有沒有「油」?東沙到底能不能「遊」?|裴凡強/From Russia 我在俄羅斯上班|換日線 - 換日線 Crossing

https://ift.tt/2Axb9Vz


Bagikan Berita Ini

0 Response to "這幾年的臺灣「很南海」(下):所以太平島到底有沒有「油」?東沙到底能不能「遊」?|裴凡強/From Russia 我在俄羅斯上班|換日線 - 換日線 Crossing"

Post a Comment

Powered by 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