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
「牆頭草」指在牆頭上長的草,其傾向由風向帶動,所以就有以下的一個歇後語:
風吹牆頭草--兩邊倒
這是因為「牆頭草」易隨風忽左忽右的傾倒。「牆頭草」一詞用以比喻毫無主見或立場,一味唯利是圖,哪方對他有利即傾向哪方的小人。
「風頭」指風勢強勁或風勢強勁的地方,借喻情勢的發展。說人懂「睇風頭」(看風頭),正面的是說他能見機行事,負面的與「牆頭草」無異。舊時,船是借風力航行的。「舵」是船尾用以控制行向的裝置,「帆」是利用風力使船行駛前進的布幔。船家心明「睇風頭」的重要性,歷代總結了以下的行船智慧:
看風使船/看風駛船;一時風,駛一時船
(順風勢操控或駕駛船)
看風使帆;看風轉舵/看風使舵
(順風勢揚起帆行船或把舵轉移以改變行船方向)
由於「帆」可借指船,所以如果寫「看風駛帆」其實是指「看風駛船」。基本上,上述的行船智慧具相同意義,都是指順風向行船。比喻做人善於隨機應變,也比喻做人隨波逐浪。
人們對「使」與「駛」的運用多數混淆,加上「使」的口語讀音與「駛」音同,所以不少人誤把「使」看成「駛」。
「帆」,與「煩」(麻煩)音同,與「翻」(翻船)音近,船家會視之為不吉「利」。對於忌諱的字眼,廣東人會以其反義字取代,如:「豬舌」(音近「豬蝕」)會叫「豬利」,而「利」則寫成「」。套用相類思維,「帆」會叫「利」,而「利」則寫成讀作「里」的「??」。廣東人口中的「看風使??」就是「看風使帆」。
風起時,船家有以下的考量:
「有風使盡??」還是「有風唔好使盡??」?
風不常起,如不把帆盡揚,便會錯過最佳時機。為此,有船家認為「有風使盡??」。從另一角度,風大雖好,過大不好,表示遇上強風時帆盡揚會翻船或因過速而觸礁。為此,有船家則認為「有風唔好使盡??」。現實生活中,「有風使盡??」與「有風唔好使盡??」表示幾種處世態度;前者比喻形勢有利時便放手大幹或得勢不饒人,後者則比喻形勢有利時也要留有餘地。
筆者在一個台灣網誌上發現了以下的閩南諺語:
有風毋通駛盡帆(「毋通」有不要的意思)
這不就是「有風唔好使盡??」?對比之下,「駛」應是誤用了。如果這是個人網誌,大家可說見怪不怪;可從資料顯示,所載諺語除編著外,還有顧問、指導(大學中文系教授)、校訂(碩士、博士)等坐鎮,可謂「唔打得都睇得」。有此誤失,筆者不禁聯想到特區政府的措施在推行前不是也有「準備-檢驗-批核」的完善監察機制,為何在推出後常遭市民詬病呢?誠然機制是有的,不過執行機制中每個環節的人並沒做好本分。
廣州人多會叫「粵語/廣東話」做「廣州話」;無他,廣州正是此方言的發祥地。有此淵源,廣州權威網站「羊城網」所載的粵語料理應很靠譜,可筆者隨「眼」發現了網中一個諺語:
有風駛盡利【應為:有風使盡??】
解釋:比喻在得勢的時候仗勢凌人,不留情面
【解釋未夠全面:應補回「比喻要找緊良機」】
例句:老闆真是有風駛盡利[老闆真是仗勢凌人]
【應為:(這個/我的)老闆真是有風使盡??[(這個/我的)老闆真是「仗」勢凌人]】
有一定粵語和中文根基的人看了上述資料,大抵會有如下的反應:
是沒有人去還是沒有人可「把關」呢?
上述誤失事件教人擔心廣州話在廣州是否已步入「消失」中;回望香港的情況也不遑多讓呢!
November 03, 2020 at 12:55AM
https://ift.tt/35ZuNVO
【粵語講呢啲】牆頭草、睇風頭、看風駛??.有風駛盡??、有風毋通駛盡帆 - 香港文匯報
https://ift.tt/2Axb9Vz
Bagikan Berita Ini
0 Response to "【粵語講呢啲】牆頭草、睇風頭、看風駛??.有風駛盡??、有風毋通駛盡帆 - 香港文匯報"
Post a Comment